亮相!副中心又一總部大廈迎來新進展
2024-10-15日前
作為通州區(qū)首個通過初審的“無廢工地”
首旅總部大廈項目外幕墻
全部安裝完成
標志著項目外立面正式亮相
距離竣工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位于通州區(qū)九棵樹中路與曹園南街“一縱一橫”景觀大道交界區(qū)域的首旅總部大廈項目,是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推動市屬國企總部等優(yōu)質資源搬遷入駐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成果,總占地面積1.6公頃,總建筑規(guī)模8.3萬平方米,地上11層、地下3層,建筑高度60米。
從遠處望去,整棟建筑用靈動的線條勾勒出動態(tài)優(yōu)雅的曲線,韻味獨特。項目的曲面幕墻被劃分為A、B、C、D四大區(qū)域,共計包含926個精細的單元體,總面積達1.675萬平方米。單元體構件數量龐大,且安裝精度要求極為苛刻,施工誤差必須嚴格控制在毫米級別。為此,項目團隊采用BIM技術對異形幕墻進行精細建模,結合可視化編程實現(xiàn)了全參數化的建模過程,同時利用BIM與三維掃描技術的深度融合,攻克了兩樓連廊段的施工難題,并通過科學統(tǒng)籌與施工組織,分類、分規(guī)格型號碼放物料,解決了多種異形玻璃安裝過程中的協(xié)調難題,確保了施工過程中的質量與安全。
面對箱形構件、圓管構件數量龐大且截面尺寸大的施工難題,項目團隊迎難而上,精心設計裝配焊接流程、焊接夾具,做好焊接前的預熱措施,選擇最為適宜的焊接方法和工藝參數,有效控制焊接變形,確保了施工精度和焊接質量。項目團隊還預先對鋼結構安裝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了全面的受力分析,并嚴格執(zhí)行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全力確保鋼結構安裝精準無誤、一次成優(yōu)。
自開工以來,項目團隊致力于打造“無廢工地”,將綠色、循環(huán)、低碳建設理念貫穿施工全過程,在現(xiàn)場,不時可以看到裝著施工用水的白色大桶,這些水的“來歷”可不簡單。“雨季之前,我們提前設置了排水溝渠和集水坑,降雨后收集的水,流入沉淀池和過濾池,這樣就轉變成了可以再生利用的中水,用作項目砌筑、養(yǎng)護等施工。”項目經理杜明山介紹說。通過雨水的再利用設計,項目基礎及主體施工階段平均每季度節(jié)約用水量1000立方米,截至目前,項目使用的再利用水量已達到2.4萬立方米,大大減少了水資源的消耗。
與此同時,項目將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按照鋼筋、木、磚石分類,可利用的鋼筋全部回收用于制作構件,周轉6次以內的木方和模板繼續(xù)回收利用到下一個工程,磚石廢料回收用做墊層、路基填料。經過這樣一套回收利用體系,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可達60%,在減碳降碳的同時,實現(xiàn)了降本增效。
目前,700余名建設者乘勢而上、加油沖刺,加快推進機電安裝以及裝飾裝修施工,助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區(qū)新地標。
本文圖片及文字版權歸北京建工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
內容策劃:北京建工黨委宣傳部